基层反映:“电视问政”不要一秀而过

时间:2022-10-05 17:01:12
基层反映:“电视问政”不要一秀而过[此文共673字]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电视问政”不要一秀而过》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近年来,各地“电视问政”呈风起云涌之势,台上官员“脸红心跳”、台下观众拍手称快,赚足了眼球也推进了工作。然而,随着“电视问政”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官员们对于这一形式的更多认识,一些地方的“电视问政”悄然变味成电视台赚取收视率的“真人秀”,不仅问责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有所减弱,甚至还成为一些官员“炫绩”的阵地。

一是播出方式“作秀”。作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的“电视问政”直播,能让干部最直接地面对和回答问题,红红脸、冒冒汗,才能取得问政实效。由于观念的局限和思想的负担,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直播压力太大,而一些电视台也畏首畏尾,故绝大多数“电视问政”都采取了录播形式。

二是问政内容“作秀”。“电视问政”的目的是要治庸问责、奖优罚劣,不是报告会、汇报会、演讲会,而应是交流会、督察会、问责会。然而为了避免批评过多让被问政的领导“下不来台”,很多“电视问政”采取“理性问政”方式,内容强化表扬、弱化监督,有的甚至成了地方领导炫耀政绩的平台。官员在台上“背台词”摆政绩,台下群众评委不敢表态,即使提出问题也并不深入。许多开办“电视问政”的地方政府和电视台的官网上,不少“电视问政”的视频已经被“涂粉”,一些尖锐的问政内容被删节,一些“敏感”的视频干脆被删除,“电视问政”犀利作风无法发挥。

三是执行效果“作秀”。 电视问政目前还是一种一次性的、短期的监督形式。一方面,栏目制作短视,有的地方“电视问政”虎头蛇尾。另一方面,后期兑现不到位,“电视问政”在部分地方变形走样,群众反映的问题或许就不能彻底得到解决,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基层认为,要让“电视问政”不成“秀场闹剧”,必须跟进整改办法,及时兑现承诺;要让“电视问政”不会“一秀而过”,必须落实群众监督,建立常态工作机制。

《基层反映:“电视问政”不要一秀而过[此文共67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