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后感

时间:2022-10-05 17:13:53
千年一叹读后感[此文共5117字]

第一篇:《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

再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 ……此处隐藏4180个字……多了,当温饱都成为一个问题时如何让他们继承那些优秀的精神成果。提到巴格达我想你们肯定想起了《一千零一夜》,那些美丽的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充实了我们的童年。国王每一天的期待把一夜延长到了奇迹般的一千零一夜,我想只要我们心存期待,那么一切都会延续,只要有延续一切都会有改观。

提到巴伊斯坦我有几分激动,因为曾有俩位中国人在1400多年前来过这里,那就是玄奘和法显。他们把佛教大乘佛法这一文明成果传到中国,从而让中国有了现在 的精神寄托,让我们华夏民族传承着善良与道德。其实这几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在我看来那已经成了一个人间地狱,拥挤的街道,遍地乱跑的“神牛”,无所事事的懒汉,一丝不挂的裸奔人简直让人嗤之以鼻。我就不明白一个创造出佛教这一伟大成果的民族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番模样,实在叫人难以想象。行将入木的人自己搬到恒河河边等待着死亡,我们可以想象美丽的恒河现在会是怎样的臭气熏天。释迦牟尼看到自己的子孙现在这个样在会是怎样的心痛。印度啊印度,你们为什么要抛弃佛教而选择印度教,阿育王的铁柱现在是那么的孤独,只有他还在诉说着往昔的文明。

一路走来,冷眼相看,站在这千年之交的浪尖串

忆这一个个文明无一例外的凋残,甚是心痛。古文明的发祥地现在确实如此贫穷,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停止过传承。我们中华文明与现在的西方文明是有差距,所以我们以前只是一味的否定我们华夏文明,但现在想一想古文明只有我们还在发扬光大,我们是不是感到几丝欣慰,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中华文明何以保存至今正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与“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这种精神与原则使我们不再偏激,让我们的文化有了澈明理性的基石。这也正是与其他古文明的差别所在。

《千年一叹读后感[此文共511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